
新湖南客戶端5月12日訊(通訊員 江北 劉紫仙)“我是黨員,我家搭建的棚子占用了撂荒農田,我愿意帶頭拆除?!苯?,在大廟口鎮官田村開展耕地“非農化”“非糧化”整治工作暨主題黨日活動中,不少黨員帶頭整治自家土地撂荒現象。
為破解耕地“非糧化”“非農化”難題,今年以來,大廟口鎮積極深化組織引領、“頭雁”帶領、班子帶頭和黨員帶動“一引三帶”模式,讓黨員亮身份、作表率,切實把“雙非”耕地變為黨員“責任田”。同時加強網格賦能,建立健全鎮、村、組三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和配套制度,初步形成“黨政同責、全員參與、上下聯動”的管理新格局。充分發揮網格管理的優勢,加大“田長制”日常巡查的頻次和力度,強力落實區域劃分和屬地責任,用好耕地保護監管“一張網”,初步取得處處有人管、時時有人管的良好態勢。
“老叔,你田里種的桂花樹苗子要移走,這一塊是基本農田,要種糧食的......”東安縣大廟口鎮御江源村黨員干部鄧玉紅正在耐心跟村民解釋著。這是大廟口鎮耕地“雙非”治理的一個縮影。全鎮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,通過懸掛橫幅、張貼標語、村村響、流動宣傳車等方式,將有關法律法規、惠農政策、耕地保護等知識送入每家每戶,加強與農戶間的溝通協調,調動起農戶“種糧”“還耕”的積極性。同時,以鐵塔視頻監測系統反饋圖斑數據為切入點,以黨員帶群眾,大戶帶小戶,全面帶動農戶配合耕地“非糧化”“非農化”整治工作。
截至目前,累計發放宣傳冊5000份,懸掛橫幅80余條,整治耕地“非糧化”“非農化”400畝。“下一步,我鎮紀委將對部分工作開展不力、推進緩慢的村、組進行重點督導,對責任落實不到位、履職盡責不力的村、組干部進行嚴肅追責,切實做到地有人種、田有人管、責有人擔,助力耕地‘雙非雙清零’”東安縣大廟口鎮主要負責人表示。
責編:何璐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